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文学天地>文学原创


画中鲍旗寨


秦延安
发布时间:2020年10月20日  来源:

鲍旗寨一角

  “云雾缥缈水云间,姹紫嫣红山复山。千顷田野黄金色,醉人秋色在眼前。”当秋风穿过山野,原本苍翠的秦岭便变得妖艳起来,层林尽染,田野丰硕,瓜果飘香。大地的斑斓五色与丰富图景,吸引了众多摄影发烧友和丹青妙手,到鲍旗寨取景拍摄、描摹绘画。跟随着他们的脚步,我们也慕名到访。

  地处秦岭北麓的鲍旗寨,相传是由明朝初年朱元璋屯兵开垦而形成的村子,因卫所旗牌官姓鲍而得名鲍旗寨。村子三面环山,地势蜿蜒起伏,山雄水秀,川美岭阔,青砖黛瓦。因优美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关中民俗乡土气息,被誉为“秦岭脚下的普罗旺斯”,吸引了国内诸多高等院校、社团在此挂牌,进行教学、科研、写生、创作活动。

  老远地,我们便看到那张竖在村口的巨大牌子,上面密密麻麻地横列着西安美术学院、兰州美术学院、广东美术学院、黑龙江齐齐哈尔美术学院、长安大学、中国民俗摄影协会、中国西安书画院等24家单位的实训基地、创作基地和摄影基地牌匾,无声地向我们诉说鲍旗寨的骄傲荣光。水泥路仿佛一条绳索穿过村庄在山野间蜿蜒,山谷幽静,甚至连鸡鸣狗吠都显的很悠远,但乡村道旁、山坡岭地却随处可见前来写生的学生和背着长枪短炮的摄影发烧友,以及骑着单车的驴友。他们或站或蹲或坐,凝神挥墨,举着镜头寻找心中最美的画面。浓郁的艺术氛围,让这个世外桃源般的小山村彰显出别具一格的文化气息。

  循着白练样的水泥路,我们走进了古朴静谧的村庄。灰色的鱼鳞瓦,斑驳的黄泥墙,精雕的古老门楼,积满尘垢的磨盘,挂在屋檐下的鲜红辣椒,门前树上金黄的柿子,攀在院墙上的猫,卧在场院的黄牛,跌宕起伏的田野,色彩丰富的群山......都如注进了艺术细胞般,成为学生写生创作的绝佳元素。在村道旁、田间宅院,随处可见写生的学生。他们三三两两,在老师的指导下,或速写、素描,或构图、上色,或创作、写生,用自己的画笔描摹心中最美的鲍旗寨。村子里的房屋规划整齐,家家户户干净整洁,门前有花,院中有树,静谧中透露出古朴。据了解,村子里九十多户人家与20多所院校签订了协议,负责解决前来写生学生的食宿问题,村子一次接待人数可达千人,每年接待2万余人。

  我们随意走进一户农家乐,准备吃饭。只见三层小洋楼干净整齐,宽敞的水泥院里种植了一颗高大的桂花树,溢得满院花香。树下横七竖八地摆放着画架,有的画作已经成形,有的还是个轮廓,其中一幅画特别引人注目,画中一位农夫扛着锄头,顺着坡边的田埂缓缓走来,夕阳投射到他身上,泛起一层金光。这是一幅奇妙的作品,抽去了现实的存在,仅余色彩构成印象,墨彩的动与画面的静和谐共处,让人仿佛听到农户耕作归来的愉悦歌声。

  走进屋子,每间房都挂有鲍旗寨的四时风景照片。在等饭的间歇,我一一欣赏着那些绝美的风景。金黄的油菜花,绿油油的麦田,一块一块,镶嵌在深赭色的泥土上,就像是为大地镶嵌上了金边,煞是好看。块块田地随着山坡起伏,在蓝天白云的衬托下,把鲍旗寨演绎得唯美动人,唤起人们心底对田园生活的诗意遐想。

  吃过饭后,穿过村庄,循着一条乡村幽径,缓步上塬。塬上视野开阔,蜿蜒起伏的山野尽收眼底。俯视四方,山峦起伏,沟壑林立,洋芋河绕村静默流淌,挂满红通通果实的柿树隐现在沟畔村旁,田野间忙着掰玉米的农人有条不紊。不远处的塬畔,一位中年画家正在作画,只见画板上,天蓝云白,山峦起伏间青橙红绿赤蓝紫,叠彩累翠,显示出一番大景气派。右下方一片树林,露出一角红顶房子,格外醒目。画家的笔在画板上轻轻移动,那些种满玉米的梯田,结荚的大豆,以及挂满红通通柿子的树木都跃然纸上。我看得痴迷,也看得沉醉,不知那是画中的景,还是现实中的鲍旗寨......

编辑:齐欣然 范江涛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