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文学天地>文学原创


三川万古流(三)


发布时间:2020年01月07日  来源:

伊阙·伊河

  古地名的产生,是有历史渊源的。

  《水经注》说:“昔大禹疏龙门以通水,两山相对,望之若阙,伊水历其间,故谓之伊阙。”伊阙,两山对峙,伊水中流,如天然门阙,为帝都洛阳的天然门户。

  伊阙之名春秋时才有(当年,秦将白起在这里大破韩魏联军,斩首24万,被称为“伊阙之战”)但我想,阙,古通“缺”,应与当年的“禹劈龙门口”有关吧——伊河从万安山的缺口处奔涌而出,伊阙,多么确切形象的一个名字。

  那又是什么时候被称为龙门的呢?

  《元和郡县图志》载,隋炀帝携群臣登上邙山之巅,眺望伊阙,感慨曰:“此非龙门耶?自古何因不建都于此?”大臣苏威答:“自古非不知,以俟陛下。”炀帝大悦,遂建都洛阳,改伊阙为龙门。

  龙门之名,自有隋炀帝的皇家寓意,但叫龙门的地方有多处,不如伊阙之名悠远厚重独一无二。

  至于“禹劈龙门口”的民谣,那应是民间不甚严谨的说法。

  伊阙,是伊河中下游的分界线。伊河的尽头叫伊汭(偃师市顾县镇杨村),那是伊河最后的绝唱。艾元复《杨村晚渡》曰:“洛水潺潺映晚红,片帆欸乃棹轻风。数声僧磬远山外,一曲渔歌夹岸中。绿杨千树村灯暗,又见沙鸥西复东。”伊河用如此缠绵销魂唯美的方式,把自己消融进“杨村晚渡”那片风景里,也永远鲜活在“伊洛合流”那抹诗意里。

伊河  吕晓锋 摄

  伊河,自然是地老天荒的存在了,只是,这个名字什么时候又是怎样有的?

  无从考证。

  大禹治水之前,那条没流多远就被吞噬,尔后只能悄悄从伊阙漫出的河流,恐怕还不曾拥有自己的名字吧。连克数阙,伊河为大禹疏通的第一条河流,应该叫“禹河”才对啊,也许叫转音了,后人将错就错叫作伊河?

  只是推测,没有证据,我只知道,上古的些许苍茫邈远,被一条名叫伊河的“禹河”承载着……

作者:逯玉克 责任编辑:范江涛 胡少华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