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信箱 |  网站地图 |  收藏本站
   
当前位置: 首页>黄河文化>文学天地>文学原创


爷爷为我打月饼


张琼琼
发布时间:2019年08月27日  来源:

  故乡小城街巷里,远远传来幼童咿呀哼唱童谣的声音:“八月十五月儿圆呀,爷爷为我打月饼呀,月饼圆圆香又甜呀,一个月饼一片情呀……”这是中秋团圆节近了。古城人又忙在炉灶前揉搓细面尘,点缀胭脂迹,带着对团圆的期盼和欢喜巧手做起月饼。小城内的大街小巷弥漫着月饼的香味。

  记忆中,幼时的我最喜欢在这个时节围着爷爷唱这首《爷爷为我打月饼》的童谣,跟在他身后扭股糖一般粘着他撒娇要他打月饼吃。而爷爷会早早地备下做月饼的材料,盼着我归来。

  其实,爷爷做的月饼既不精美也不名贵,只用面粉、鸡蛋、胡麻油做皮,红豆、冰糖、酥油做馅。但这些最朴实无华的材料经由爷爷的一双巧手,调制配料,擀压揉捏,上炉烤制,让我至今回味无穷,仿佛吸一下鼻子就能嗅到那股带着烤炉味的甜香,咂巴一下嘴就能尝到烫舌尖的、酥软绵长的月饼。等所有月饼全部烤完后,爷爷还要打一个大如面盆的团圆月饼,用镊子刀子捏刻出花纹,这是给中秋夜祭拜预备的祭品,俗语道:“八月十五月儿圆,西瓜月饼敬老天”,祭品用完后家人分食,象征阖家团圆。最后留一丁点材料,爷爷总要给我们几个小孩儿打些喜欢的“耍的儿”,如月牙、玉兔、宝葫芦,和月饼一起烘烤后分给我们。我总是像得了稀释珍宝一样,好长时间都舍不得吃掉。

  爷爷打月饼的娴熟技艺却是苦中来。20世纪50年代末,爷爷从淮河畔来到黄河畔,投身治黄队伍中,成为一名守卫黄河安澜的一线河工。因交通不便,也正值汛期,爷爷来到新工作岗位上的第一个中秋节没能与亲人团聚,而是和工友们一起坚守在工作岗位上。中秋前夜工友们嚼着窝头聊起各自家乡的月饼,但那个时候的沿河村镇物资匮乏,连白米细面都少见,月饼自然是没有做的。

  爷爷悄悄把这事记在了心里,偷偷琢磨了一夜,天未亮就忙活起来,用食堂仅有的一点白面和着红薯面,加上猪板油做皮,煮好花生、黑豆做馅。最大的问题是没有糖调制馅料,那就试试做成咸口的,于是摘了自己种的花椒叶捣碎加入花椒面、大盐和煮好的馅料调配好。皮和馅是准备妥当了,可是该怎么烤熟呢?爷爷想起离家时,太奶奶硬要他带上的火烧模子,当时还嫌沉重的铁家伙,没想到这会子竟派上了用场。后面的故事自然是月饼烤成了火烧,口感也不是想象的味道,但爷爷和工友们却吃得津津有味。也许是想家的缘故,年纪小的边吃边抹眼睛。每逢佳节倍思亲,可河工肩上的重担不能放下。远在他乡,一枚小小的月饼让这份沉甸甸的责任增了几分暖暖的温情。

  中秋将至,想起爷爷亲手打的月饼,想起爷爷不怨天尤人的品格,想起爷爷讲的那段苦日子里第一次打月饼的故事,更想起爷爷所代表的老一辈河工身上所展现的黄河精神。他们在小家团圆与保黄河安澜面前坚定的抉择,让我心中油然而生敬佩之情。

  如今,我们手里握着那个艰苦岁月里都没扔掉的治黄事业接力棒,我们肩上担着祖父辈千难万险都没丢掉的守河千金担,怎敢懈怠?怎敢不尽责?怎敢忘初心?

  今年,说什么我也得入厨光夺霜,蒸釜气流液,架炉亲手烤一次月饼,敬初心敬明月敬大河,也敬给我那天堂里的爷爷。

 


网站简介 |  网站大事记 |  联系方式 |  免责声明
Copyright 2001-2011 YRCC.CN All Rights Reserved.
  政府网站标识码:bm20020013  
豫ICP备 14028857号
主办: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 承办:黄河网站 技术支持:信息中心
黄委总机:0371-66020114 地址:郑州市金水路11号 邮编:450004 黄河网站电话:0371-66023875 66023838 66023861
投稿信箱:hhw@yrcc.gov.cn QQ:102984957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