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您来到 WWW.YRCC.GOV.CN

无障碍阅读

防汛抢险的时代变迁

【字体:      】     打印      2024-08-27 09:46      来源: 黄河网  

夏日的午后,阳光如金色的绸缎铺满大地,车窗外的世界充满了生机与活力。绿树成荫,枝叶间透过的斑驳光影在地面上跳跃,仿佛是大自然的乐章,随着微风轻轻摇曳。在参加2024年河南黄河防御大洪水堤防堵口抢险演练的返程路上,笔者的思绪回到了30多年前,当时参加防汛抢险的情景,一幕幕在脑海中呈现。

传统抢险技术回顾

记忆中20世纪80年代的传统防汛抢险,主要依赖人力和简易的抢险工具。每当汛期工程出现险情,黄河职工迅速集结,带上麻绳、木桩、铁锹、撬杠及手锇等简单的抢险工具,拉着架子车,当时最先进的应该是解放牌汽车和小型前置小翻斗车。由领导带队全员行动,到达出险位置,拉柳枝、捆柳石枕、抛铅丝石笼,装架子车、小翻斗调石、人工抛散石等等,在没有任何机械设备的情况下完全依靠人力对险情进行抢护,手、脚受伤是常事,如抛散石不到位,由人工用撬杠往河里撬,危险程度不言而喻。这些传统的抢护方法虽然有效,但效率低下,对人力需求极大,且职工的安全无法得到保障。此外,通信联系方式单一,仅靠有线磁石手摇式电话沟通联系,其间转接烦琐,通话质量差,无法满足险情信息的上传下达,更谈不上会商视频、水情预警、五级四线信息化联动,往往是险情发生后才开始紧急应对,极大地增加了险情抢护的难度和风险。

机械化抢险和信息化初期的应用

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90年代防汛抢险逐步以机械化为主,由刚开始的小翻斗到大型自卸车,由人力装车到挖掘机、装载机装车,由人工抛铅丝笼到挖掘机、装载机、自卸翻等机械化抛笼,大大减轻了黄河职工的劳动强度。同时,信息化也逐步进入手机,程控电话,400兆、800兆群呼机等初级阶段,但是,仍然无法实现险情预警,达到抢早抢小的目的。

防汛抢险新技术和新时期信息化应用

近年来,国家各行各业都在大力开展创新工作,水利系统也大力推进智慧水利建设。此次参加2024年河南黄河防御大洪水堤防堵口抢险演练让笔者大开眼界,本次演练模拟花园口水文站发生22000立方米每秒量级洪水,新乡河段黄河大堤全线偎水,以堤防堵口抢险演练为重点,设置无人机监测洪水演进、堤坡坍塌柳石枕险情抢护、堤防隐患探测车巡查、装配式养水盆管涌险情抢护、修筑子堤、口门处水情监测、应急移动监测站监测、抢护方案制订、裹护断堤头、堵口进占、合拢和闭气12个演练科目,在短时间内完成大口门险情抢护。其中装袋机、挖掘机、推土机、装载机、自卸车等大型设备展示了新时期现代化的抗洪抢险手段,全过程、全链条检验防御大洪水及堤防堵口抢险的各个环节。科技创新,智慧赋能,防汛信息化、智慧化建设全方位投入应用,更是让人耳目一新。无人机监测、飞航一体化水下综合测绘无人艇对水深、流速、水下地形等数据进行测量、多功能监测车、遥感监测、大数据分析、“智能石头”、应急通信无人机、大型移动通信车等粉墨登场,预警系统提前数小时乃至数天预测洪水、天气,为防洪应急响应争取宝贵时间。如今,黄河防汛抢险已进入现代化、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时代。

对比与思考

与传统方法相比,新技术的应用极大提高了防汛抢险的效率和安全性。首先,科技手段为防汛抢险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提前监测出安全隐患,对重点工程布设智能预警系统,精准预警险情点位,以便提前部署资源减少损失,切实达到抢早抢小目的。其次,五级四线信息化联动及会商系统为汛期信息上传下达提供了决策性指导,大型抢险设备的应用为险情抢护提供充足的抢险物料,减少了对人力的依赖。

在黄河岸边,一代又一代的黄河职工见证了这条母亲河的沧桑巨变。作为一名黄河职工,有幸亲历了这一系列变化,看到这些变化内心充满无限感慨。过去,我们用汗水和勇气守护着黄河,而今,紧张有序的专业抢险队伍以及无人机传输的险情抢护画面和大型设备及信息化的协同作业,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了一次抢险演练。这不仅是科技的进步,更是展现了国家的强大和对生命的尊重以及安全意识的提升。新时期防汛抢险与传统方法的对比,展现的是时代的进步和人类智慧的结晶。在传承与创新中,黄河的明天将更加安澜、美丽。作为黄河的守护者,我们既要珍惜前辈们留下的宝贵经验,也要积极拥抱科技进步,共同谱写黄河治理新篇章。


作者: 侯彦鑫    责编: 范江涛 秦嘉婕
附件:
扫一扫在手机端打开当前页面